科普讲座走进学校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血管有多长吗?”“血液是妈妈怀孕时流到我们体内的吗?”10月25日下午2点,由重庆市血液中心和重庆科技小记者联合举办的“血液探索·创意科普”首场科普讲座走进渝北区龙兴实验小学,为该校近150名学生送去一场“从血管到血管”的科普奇妙之旅。
科普老师是来自重庆市血液中心的副主任护师胡婷婷。她从事采供血工作长达15年,曾获首届成渝两地无偿献血技能竞赛一等奖,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项目,录制多个科普视频,科普经验丰富。
讲座从血管的科普知识开启。同学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科普老师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血液大概有多少吗?”科普老师的PPT上,列了一排长长的500毫升装的瓶装可乐图片,并在结尾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3位同学上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分别是4瓶、7瓶、9瓶。
“一般来说,人体的血液含量占体重的7%~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有4200~4800毫升血液。9瓶可乐是不是更接近正确答案呢,那是不是第三位小朋友回答得最正确呢?”科普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同学们,试图让他们记住相关科普知识。
当科普老师从台子下面拿出3瓶可乐作为对同学们勇敢上台回答问题的奖励时,台下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送上掌声为回答问题的同学加油。
接下来是血液的组成、血型分类、血型测试等科普内容。其间,科普老师频频提问,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间,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血液健康科普知识,还获得了由重庆市血液中心提供的笔袋、握力球、血液健康小漫画、“献血科普小先锋”纪念徽章等小礼品。
学生走进重庆市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馆
10月26日,“血液探索·创意科普”首场科普场馆参观在重庆市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馆成功开展。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重庆市渝北区龙兴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走进重庆市无偿献血健康教育馆学习血液和献血的基本知识,加深小记者对血液及生命的认知。
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小记者们通过血型互动模型,了解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血型遗传规律;通过血管探测仪查看手臂上的血管;通过模拟电镜观察血液红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此次探索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全面了解血液生理知识,还沉浸式体验了无偿献血的全过程。
来自钰鑫小学三年级的汪依诺和周子昱显然收获满满。参观行程还没过半,在她们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足足两页有关血液健康的知识。周子昱有志于从事医学相关的工作,所以尤为认真。
她最感兴趣的是ABO血型系统,在她的笔记本上,画上了完整的ABO血型系统遗传表格以及血型分布的占比。而汪依诺同学也非常好学,从血液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到ABO血型系统等科普知识,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与血液健康相关的知识点。
此次活动仅是重庆市血液中心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重庆市血液中心通过参观展馆、科普讲座、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探索科普教育形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重庆市血液中心为丰富青少年开展课外活动和创建精神文明校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青少年成为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后备军。
此外,“血液探索·创意科普”绘画作品征集活动从即日起至11月15日,想参加征集活动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重庆科技小记者”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拍照上传相关绘画作品,并输入作者信息以及作品简介等相关信息即可。获奖作品将获得由重庆市血液中心和重庆科技小记者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相关纪念品。